丙吉弥留之际,汉宣帝含泪问道:谁能代替你做丞相?丙吉这样回答_刘询_霍光_汉武帝

你的位置:江南官方体育网页版 > 新闻动态 > 丙吉弥留之际,汉宣帝含泪问道:谁能代替你做丞相?丙吉这样回答_刘询_霍光_汉武帝
丙吉弥留之际,汉宣帝含泪问道:谁能代替你做丞相?丙吉这样回答_刘询_霍光_汉武帝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0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26

帮人最崇高的境界是什么?莫过于在帮助他人时毫无保留地付出,事后却默默无闻,从不张扬自己的贡献。这样无私奉献的人,才是真正的“君子”典范!

在西汉的历史中,就有这样一位谦逊而品德高尚的君子:

当年幼仅几个月的皇曾孙刘询被关押在监牢时,这位君子挺身而出,不仅安排人细心照料刘询,还从自己的俸禄中拨出专款,专门购买衣食用具,确保他得到妥善照顾;当汉武帝下令搜捕狱中囚犯,要将他们全部处死时,他义无反顾地挡在前面,保护刘询和其他人的安全;当刘询长大成人,他又向大将军霍光详细介绍刘询的优点,力荐霍光认真考察刘询的品格,最终促成刘询登上皇帝宝座。

然而,这位多次救助刘询的人,在刘询登基后却始终闭口不提自己的付出,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。

虽然他没有萧何、霍光那样响亮的名声,但他这种无声的奉献令人肃然起敬。

这个人正是丙吉,汉宣帝时期的丞相,也是西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。

---

1、照料幼主刘询

展开剩余87%

公元前91年,丙吉在郡邸狱里接待了一位特别的囚犯——仅几个月大的皇曾孙刘询。

此时,刘询的祖父、太子刘据已死于“巫蛊之祸”,他的父母、叔叔和姑姑也相继遇害,刘询成了太子一脉的唯一幸存者。

丙吉曾任廷尉右监,受汉武帝之命负责治理郡邸狱的巫蛊案件。丙吉深知刘据家族无确凿罪证,怜悯他们的遭遇。

见到还在襁褓中的刘询啼哭不止,丙吉心生怜悯,特地从女囚中选出性格忠厚的赵徵卿和胡组,安排她们带着刘询住在温暖干燥的房间,专门照顾他。

若非丙吉的这份用心,幼小的刘询或许难以在严酷的狱中环境中存活,命运未必如此幸运。正因丙吉悉心关照,刘询才能得以安全成长。

但刘询的磨难还未结束。

---

2、义无反顾地护主

公元前87年,汉武帝因多病,常往返于长杨、五柞宫间。此时,有人向他禀报狱中有“天子之气”,意味着将有新天子出现。

这一消息使汉武帝忧心忡忡,遂下令将所有囚犯登记,一律处死,以绝后患。

使者们赶赴牢狱执行命令,来到丙吉管理的郡邸狱时,却遭到他的坚决抵抗。

丙吉紧闭牢门,断然不允许使者入内,他说道:“皇曾孙就在这里!即便是普通百姓也不应被无辜杀害,更何况是圣上嫡亲的后代!”

丙吉与使者对峙整整一夜,天明时使者无奈返回禀报,并弹劾丙吉抗旨。

然而汉武帝非但未怒,反而感叹这是天意,撤回杀令,下达赦免令。

正是丙吉的坚持,刘询得以幸免于难,狱中其他囚犯也获得生还机会,广泛大赦由此展开。丙吉的功劳不可磨灭。

刘询年幼,长期身处监狱,虽有丙吉尽力照料,却仍多次大病,几度命悬一线。幸亏丙吉四处求医问药,吩咐乳母细心照看,才保全了幼小的生命,直至五岁仍在狱中成长。

丙吉后来了解到刘询的祖母史良娣及亲人尚存,便将刘询送至史家,由史良娣的母亲和哥哥抚养。

---

3、极力举荐刘询

丙吉长于律令,忠厚老实,逐步升迁至车骑将军市令,后任大将军长史,成为大将军霍光的秘书长。霍光对他器重不已,调他入朝为光禄大夫、加官给事中,侍奉汉昭帝左右。

公元前74年,汉昭帝驾崩,因无子嗣,昌邑王刘贺被召入京。霍光派丙吉迎接刘贺。

刘贺即位短暂后被废黜,汉朝政局再度空虚。霍光与张安世召集朝臣商讨立新君事宜,议论纷纷难以定夺。

丙吉回忆起皇曾孙刘询,得知他已被接入掖庭,年龄约十八九岁,且在民间颇有好评。

于是,他向霍光详细推荐刘询,称:“我曾多方探听百姓言论,诸侯宗室虽位高,却无人赢得民心。唯独汉武帝遗诏中所养的皇曾孙,品行端正,才德兼备,行止安稳,操守端方。

望将军详加考察,可借蓍龟占卜,先让他入宫侍奉皇太后,使天下得以知晓其德行,待时机成熟再行大策,实乃天下幸事。”

霍光采纳建议,召刘询入宫封阳武侯,不久刘询便顺利登基,成为汉宣帝。

---

4、功高不言,默默无闻

刘询从囚徒到君王的道路上,丙吉发挥了关键作用:从幼时悉心照料到成年推荐,丙吉几乎贯穿了刘询每一个重要时刻。

如此大功,任何人都能据此荣升显贵,但丙吉却从不提及自己的贡献。

刘询即位后,丙吉因助立功被封关内侯,但其他功劳却鲜为人知,丙吉也从未向任何人透露半分。

直到一位名叫“则”的掖庭婢女出现,这一切才逐渐浮出水面。

---

5、功劳被发现

则原意是为自己表功。公元前67年,霍光已逝,汉宣帝亲政,平定霍氏之乱,立长子刘奭为太子,封其外祖父许广汉为平恩侯,开始论功行赏。

则请丈夫代为上书,称自己曾参与抚养汉宣帝,请求封赏。

汉宣帝命掖庭令调查此事,调查中则提及丙吉,称丙吉可证明其功劳。

丙吉见则坦言:“当年抚养皇曾孙的是胡组和赵徵卿,你因疏忽曾被责罚,功劳不大,真正有功的是胡组和赵徵卿。”

查明后,胡组和赵徵卿已故,汉宣帝厚赏她们子孙。

至此,汉宣帝才真正了解到丙吉对自己的恩情。想到丙吉从未自述功劳,更加敬重他的厚道。于是下旨封丙吉为博阳侯,赐予1300户食邑。

---

6、厚德终得厚报

正当汉宣帝准备赏赐丙吉时,丙吉病重消息传来。

皇帝担忧丙吉病逝未及赏赐,急派使者颁发封诏,盼他得享盛誉。

此时,太子太傅夏侯胜冷静判断:“丙吉为人阴德深厚,必能长寿且庇佑子孙,他的病不会危及性命。”

事实证明夏侯胜判断准确,丙吉很快痊愈。

面对汉宣帝的厚赐,丙吉坚决谢绝,认为自己无功不应受赏。

汉宣帝更重视他这份谦逊,公元前59年任命丙吉为丞相。丙吉为人宽厚,礼贤下士,做事通达大体,深受敬仰。

---

7、名垂麒麟阁

公元前56年,丙吉病重,汉宣帝亲自探望,关切问道:“若有不测,谁可继任?”

丙吉谦逊答道:“陛下明察秋毫,必知臣下谁贤。以臣愚昧,难以替陛下决断。”

皇帝再问,丙吉才推荐:“西河太守杜延年法度精通,廷尉于定国公正执法,太仆陈万年事母孝顺,三人才能皆胜于臣,望陛下详察。”

次年正月,丙吉去世,汉宣帝赐谥“定侯”。丙吉临终推荐的三人均获重用,受到嘉奖。

公元前51年,匈奴归降,汉宣帝缅怀曾辅佐朝廷的功臣,下令将十一位功臣画像悬挂麒麟阁,其中丙吉名列其中,功绩永存。

---

这就是丙吉,一个真正以德为先,默默奉献的君子典范。你觉得他身上哪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呢?

发布于:天津市